70e3d461ce9d4585238fb694cf03d7a5.jpg

民國五O至七O年代台灣經濟起飛,離島馬祖人為求工作機會陸續移居到桃園從事紡織業,其中以八德地區最為集中,許多馬祖家鄉味也開始在此發散,從陸光街、四維路至廣福路一帶的「大湳市場」,就此成為台灣本島的馬祖滋味集中地,隱藏不少美食。

竹簍裡擺滿剛起鍋的繼光餅,眼看餅還透著餘溫,興奮地想夾上幾塊,老闆急喊:「這批一早被客人訂走了,要吃得再等等!」來自馬祖東莒的姜世壽,國中時隨家人遷居台灣,承襲媽媽的製餅手藝在市場外開了「姜記繼光餅」,小巷內拉起自家鐵門做生意,人潮絡繹不絕,早上六點開張不到十一點售完收工,晚來只能向隅。

傳統而費工的炭烤繼光餅,二十分鐘出一爐,中心凹陷的外型,源自當年戚繼光率軍掃蕩倭寇時,為方便行軍而將燒餅中打洞以麻繩串起,利於攜帶食用。沈甸厚實的繼光餅帶有淡淡鹹味,咀嚼中散發芝麻香,較少吃到的「膨膨餅」則是包有糖餡,外觀膨起、中間呈空心狀,滋味香甜,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住嘴。

arrow
arrow

    新宇3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